- 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26 点击次数:176
原创 陈胜林 给思考留点时间
2025年06月17日 07:16 广西
总有人四处寻找学习的 “捷径”,喜欢收藏学习方法,下载效率工具,却依然原地踏步。
学习从没有魔法公式,所有惊艳众人的进步,不过是把简单的事重复到极致,再用坚持熬出了光。
hi~我是胜林。
今天再次讨论,学习相关的话题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人人求速成却忘了最朴素的真理
没有什么技能是可以速成的,都要遵循认知的规律。
我做知识付费,隔三差五有人问:'能不能一个月学会写作,能够达到你的水平。'
说实话,这种人在外面是最容易被割韭菜的,我于心不忍,说了大实话,诸如“不可能,要练习至少半年”此类。
“我花了5年每天写作才有这个水平,凭什么你们花几百块钱+一个月就能达到?
天底下估计没有这种好事吧?哈哈。”(内心蛐蛐)
看了我的实话后,求速成的都没有下文了,可能在别的能“保证效果的老师”那里,下了单。
反而是那些没有抱着立马就见效的人,会更认真地听完每节课,做好每一次的作业,最后成为优秀学员,后来不时能看到积极的反馈和报喜。
他们不会焦虑有没有结果,也不会不幻想着抄捷径,他们只会学到的知识,反复做、重复做、持续做。
人们太渴望 “弯道超车”,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:技能的习得没有捷径。
心理学家安德斯・艾利克森提出的 “一万小时定律”,至今仍被奉为圭臬 ——
在任何领域,想要达到专家级水平,平均需要 10000 小时的刻意练习。
这个数字换算成每天 3 小时的学习,需要近 10 年的积累。
但现实中,很多人学了几天就期待看到效果,背了两周单词发现成绩没提升,就立刻放弃;
练了一个月书法,看不到进步就转头学摄影。
这种 “浅尝辄止” 的学习方式,让他们永远在寻找 “更好的方法”,却始终停留在入门阶段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学习的第一步:重复
学习的本质,首先是重复。
重复不是机械劳动,而是让大脑和身体形成 “肌肉记忆”,把知识内化为本能。
大脑记忆的原理很简单:信息被重复输入的次数越多,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越牢固。
就像学骑自行车,第一次上车会摇摇晃晃,摔几次后逐渐掌握平衡,骑过 100 次后,不用思考就能熟练转弯。
我很少跟别人讲过,我高考时的文综,是全省前25。
文科生都知道,历史、地理、政治的知识,看得懂和学会不是一回事儿。
要学得好,首先是能背诵,其次是理解,最后才能熟练运用,顺序变不了,
三个科目,几万字的知识点,怎么背诵?
我的方法是:不停地朗读,朗读背诵不下来就手抄,重复几十遍肯定能背出来。
背出来之后,再梳理知识脉络,整理思维导图,匹配考点,就能融会贯通了,知识点深刻印在脑子里,也不怕任何的考试了。
重复不仅适用于知识记忆,也适用于技能训练。
厨师颠勺的手法,是几万次翻炒练出来的;程序员写代码的手感,是无数行代码堆砌的结果。
包括说我写作,也是持续每天写,持续不间断五年,才有现在的水平。
我拍视频,现在也有了百赞的视频,最开始也是蹩脚得很,每一条很烂的视频背后,可能经过几十次的失败,不停地调整角度、灯光、语气。
因为对标短视频看得足够多,自己对剪辑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剪辑的水平也一步步提高了。
这个过程中,我没有付费学习,都是一步步练习出来的,全靠自己不断重复,即使看不到任何反馈...
很多人太在意一次行为有没有带来效果,所以,每个领域能成事的个人,都是少数的。
比如做自媒体,很多发几条没流量了就准备放弃,不停地切换赛道,最后时间和精力投入了不少,但没有得到任何结果。
我能成,是因为我坚持长期主义,坚信行动力、智力差不是学不会的理由,懒惰和放弃才是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学习的第二步:刻意练习
重复不是盲目地 “傻练”,而是有目的的刻意练习。刻意练习包含三个关键要素:明确目标、及时反馈、针对性练习,专注投入。
1、学习目标:只在学习区学习;
心理学把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分为三个区域:舒适区、学习区、恐慌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如果你的知识、技能,你还没有完全掌握,多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,那就是处于学习区。
舒适区,你已经得心应手。
恐慌区,则是充满未知。
你的练习内容,在学习区越来越轻松时 可能已经成了舒适区,你需要在恐慌区开拓新的学习区。
你需要做的是,不断扩大舒适区,挤压恐慌区,这才是进步!
2、随时获取有效的反馈
有及时正向的反馈, 你才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,如果不对,你到底怎么错了,才能找原因修正。
正向反馈有两种:
(1)正确动作(方式)是怎么样的?
(2)错误动作(方式),是怎么样的?
最好的反馈练习有三步:演示一遍正确动作,展示一遍错误动作,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。
寻找有效的反馈,最好的方法跟人学,找到一位好的导师或教练,跟着老师学习,或者做TA的学徒。
优秀的教练知道学习一件事情的最佳次序,他会给你演示正确的行为、提供有效、及时的反馈,避免你“走弯路”。
3、针对性练习
成为一个顶尖高手,面对的是专业而庞大的知识领域。
拥有顶层思维的人,懂得将练习“项目”做拆解,拆解大目标为小目标,并明确哪个目标才是急需提升的。
每个阶段应该有专注的目标,找到当前需要专注提升的模块,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。
不断“积小胜为大胜”“积跬步以至千里”,最终达到长期目标。
设置阶段性目标的另外一个目的,是能更有效地获取反馈,能让你能持续不断地看到进步的实质性信号。
4、练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
有研究表明,在短时间内投入100%的努力,比更长时间只投入70%的努力效果更好。
有个教人打字的老师,发现大部分打字员仅仅通过专心,并强迫自己以更快的方式打字,就能将打字速度提升10%-20%。
但随着专注度滞后,打字速度又回到了停滞阶段的水平。
斯蒂芬·霍金说:
'专注于当下,才能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成就。'
如果你想提高棋艺,只和别人下棋,无法提高,你要单独研究特级大师的棋局,才可能提高。
如果你在走神,或者你很放松,并且只是为了好玩,你可能不会进步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学习的第三步:坚持
重复和练习需要持续的投入,这就离不开坚持。
坚持的难点在于,学习的收益往往是 “非线性” 的。
健身前 3 个月可能看不到明显变化,学编程半年可能还做不出完整项目,这种 “看不到成果” 的阶段,最容易让人放弃。
但只要熬过临界点,就会迎来爆发式成长。
就像竹子生长,前 4 年只长 3 厘米,第 5 年开始每天以 30 厘米的速度疯长。
学习也是如此,当重复积累到一定程度,知识会突然融会贯通,技能会实现质的飞跃。
很多人说,我也想坚持,但是没有动力咋办?我给你提供3个方法:
首先,你需要明确:这件事情对你有多重要?
比如说我为啥要坚持做自媒体?因为我看到了上班打工,始终都是线性成长,天花板有限,还要受甲方的气、老板的气,这何尝不也是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呢?
我想摆脱摆脱老板的指令、同事的甩锅,不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任何消耗自己的事和人身上,甚至想边玩边赚钱,所以,我必须要把自媒体做起来!
当我们把一件事带来的价值和理想状态,越具像化地表达出来,你做事的动力就会越足,熬过困难和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。
坚持的另一个秘诀,是把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。
比如,“自媒体做成”这个目标是很大的,很难衡量的。
我们可以把它具象到每天的小任务:每周公众号发一篇有深度的文章,每周拍一个视频,每周解决一个知识卡点等等。
这种微小但持续的行动,能降低心理压力,让坚持变得更容易。
还有一个比较新的办法就是——找搭子。
在没有任何反馈的空窗期,一个人确实很容易放弃,但如果是一群人能量互补就能更长久地坚持。
哪怕只是建一个两三人的早起群,每天互相打卡,谁没有早起谁就发红包,一段时间后你也会发现,比起一个人独自早起,抱团早起似乎容易得多。
现在市面上很多陪跑课,在各种环节设置学员之间的交流,高能量带动低能量,学得好的带动还没开始的,大家共同解决问题,一起进步,所有人的水平都能往上提高一大截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里是总结
罗振宇说过:成就=核心算法*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。
他说,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,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,找到它,重复它,强化它,然后不断去优化它,直到大脑可以随时调用。
还是那句话:
你不需要知道所有的事情,但你需要有处理任何事情的能力。
同样的,你并不需要成为天才,但你需要拥有学习做任何事的能力。
学习没有奇迹,只有累积;没有运气,只有坚持。
最慢的坚持,也快过无尽的犹豫;最笨的重复,也强过盲目的寻找。
(全文完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